友情提示:这是一封信 📧!

这次真的拖了很长时间没写信,不出意外是最后一次这样。

说起忙的没时间写信,肯定是假的。但是就像我记得之前你在信中说过的一样,写信需要仪式感,准备妥当才开始写。我也是这样,希望有个集中的时间,可以不用受其他任何干扰,安安静静的写。但是这样的机会可不多,就如同追求完美的时候,事与愿违的概率总是更大。

有时突然会蹦出来很多零零星星的想法感悟,是那种刻意去想几乎想不到的。我怕下一秒忘记,就会赶紧点开手机记下来,比如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,或者从白天自己说过的话、做过的事、行为举止等里面发现了不妥的地方,这时会心里一惊,然后记录下一段话供以后自我警醒,又或者对未来感到深深的忧虑,然后就会去想应该干点什么可以避免未来会遭遇的困境,诸如此类等等。这些在当时要是扩展开来,肯定可以记录不少内容。因此我联想到写信,我可能更适合碎片化的去写,以后我会尝试。

今年夏天很热,六月份七月份那会上下班简直难受,加之我上班的路程变远。每次用电脑打开百度网站查资料时,右侧栏的热搜榜总是能看到关于“热”的身影,我想我更多的是受全国普遍高温的心理影响,因为夏天一直就很热。我还记得那句“夏天很热,热爱要趁热”。

就想起什么写什么了。 说说最近读的书。

去年的信里我记得提到过我当时在读《静静的顿河》,简介里描述它是多达一百四十万字的长篇小说。平时我都用微信读书,所以只能看到上面实现的具体页数(7000多页),对字数倒是没有概念。这次趁公司搬迁的间隙开始重新读了起来。五月份说是要搬迁,但那会儿有疫情,迟迟没搬,我们员工只是提前打包个人物品准备着随时搬,办公区乱糟糟的,我自己也没心思下班做其他事,又不想浪费这段时间,于是翻出《静静的顿河》重新读。

中间经历了端午节。端午节第一天我约了朋友出去骑车,骑了一天,由于今年入夏以来长时间被封控在家没啥机会运动,这次运动量一大身体就明显感觉吃不消。端午节的后两天我几乎是在床上躺着休息度过的,没啥事做正好可以读书,少有的可以大把时间用来专心看书的日子。 往后六月中旬终于跟着公司搬到了新的地址国贸,办公地点就在中央电视台旁边。每天单程通勤的时间变成了一个小时十五分钟左右,正好可以用来看书。那会儿正看到小说关于战争的精彩部分,每天竟有点期待下班后坐地铁。于是很快七月中旬就读完了,大大超出我的预期,高频次读了一个半月,我记得读完那天是周六清晨,落寞了一整天。这次看书之旅带给我最大的收获之一,就是以后再面对类似的大篇幅的书,应该不会再惧怕读不完了。

再后面,工作上变动导致事情多了好多,压力好大,想激励一下自己。于是想起了《肖申克的救赎》,我忘了之前有没有看过书,反正电影看过好几遍。看书的时候脑海里关于电影里的人物面孔和场景根本挥之不去,有点苦恼影响了我自由想象的空间。安迪在肖申克度过了27年,从1948~1975。巧了我也即将走过人生的前27年,如大梦一场。 最近在看贾平凹的小说《秦腔》。好几个原因,因为最近的贾浅浅事件,还有秦腔本身是个戏剧,我从小听到大的,还有就是想家了。等把这个读完,下一本应该是《围城》,想读很久了。

再说说做手术的事。

压根没想到我会需要做手术。起因只是今年三月份的一次体检,我没太当回事,于是拖到了六月份才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。各种检查做下来前前后后去医院的次数已记不清,非常折腾。最后跟主治医生确认完虽然是个小手术但也需要住院治疗,知道确切的结果心里反而轻松了很多。紧接着就是确定手术日期,然后办理住院,过程都很顺利,康复的也很好。第一次做手术,好奇又紧张。我记得从住院到出院五天的时间,从没哪个时刻像这次一样渴望健康,安慰自己这也算是一种特别的收获。跟我家人说我手术的事情是在我出院那天晚上,怕他们担心,尤其是我妈,果然如我所担心的,要是在我手术前告知她,她肯定会来过来照顾我,果然还是让他们担心了,愧疚。

请了2周的病假,上周还在休息的时候,跟前同事去了奥森玩,他刚被裁员还没找到工作。我们去了奥森的湖边看锦鲤。上次去看还是在去年。金鱼还是那么多那么肥壮,自由自在的抢着吃游人投喂的食物,看起来好不快乐。

入秋了,气温瞬间降了下来。最近的温度好适宜,但是不会持续太久,就像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一样吧。

我还想写,但是留给下一封吧,It will be soon.